走进未来产业 □ 记者 董 卿 杨秀萍 通讯员 侯俊南 7月19日,下海在位于海阳南部的在这里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 ,一座高64米 、看火占地22亩的箭上钢结构建筑已然成型 ,这是下海整个服务港外部特征最明显也最引人注目的标志性建筑——垂直保障厂房。未来 ,在这里运载火箭的看火吊装,箭上单元仪器的箭上测试和安装 ,以及火箭分系统测试、下海匹配检查 、在这里全箭检查,看火火箭与卫星的箭上对接等,都将在这里完成 。下海 “垂直保障厂房预计今年8月投入使用 ,在这里将在海阳形成大型火箭垂直总装总测的看火能力。”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滕瑶介绍 ,大型火箭进行垂直总装总测,实现火箭总装状态与发射状态的一致性,一方面可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火箭总装与发射效率。 “未来是大火箭的时代,在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布局垂直总装厂房,兼具大型火箭垂直和水平总装两种保障能力 ,与前期已投入使用的火箭发射设备贮存转运厂房相融合,将进一步拓宽东方航天港在火箭总装总测和发射保障方面的能力 ,满足更多类型火箭‘下海’的需求 。”滕瑶说。 东方航天港是海阳市以海上发射为牵引,以打造集研发、制造、发射 、应用 、配套 、文旅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为目标推进的重大工程。东方航天港规划了“一港三区” ,即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和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航天产业配套园区 、航天应用文旅园区 。如今,东方航天港常态化海上发射态势正逐步形成,占地34.19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雏形初现,集海上发射、星箭制造 、配套集成 、数据应用 、航天文旅为一体的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最新数据显示 ,截至目前,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已累计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263.7亿元,涵盖了星箭制造、卫星应用 、高端配套等多个领域 。 “今年,东方航天港‘星上天、船下水、箭落地’的核心能力将全面实现 。”海阳市航天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徐文介绍,“星上天”即构建空天信息服务能力 ,以“东方慧眼”星座为主体,联合国内遥感应用领域龙头企业航天宏图公司,共同推出我国最新的低轨“通导遥”一体化星座 ,实现星座数据标准统一、平台共享 。“船下水”即打造海上发射新能力,以当前5次海上发射成功经验为基础 ,加快建设“一个港口 、两套系统、三艘船、四套核心装备、N个支持厂房”的海上发射支持系统,形成常态化协调保障机制。“箭落地”即提升火箭总装总测能力 ,以火箭发射为牵引 ,全力推进火箭研发 、装配等项目落户海阳 ,打造国内首个链条完备、配套齐全的火箭研发制造基地 。 眼下,围绕火箭的制造与发射 ,一大批关联企业正从四面八方向海阳汇聚而来。 “前不久我们一口气引进了3个大项目落户东方航天港,实现了同步启动建设,对海阳航空航天产业具有强力拉动作用。”徐文说,这3个新项目分别是九天行歌火箭贮箱产业基地 、东方空间“引力一号”商业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中心和星河动力商业固体运载火箭创新研发制造基地。 在重点项目加速建设的同时,东方航天港的航空航天产业链条也在不断拉长,以发射观礼 、科普教育为中心的航天文旅板块逐步成型 。 “走 ,看星星去!”去年10月,在海阳市西南海域3公里处,我国首次实施固体运载火箭近岸海上卫星发射 ,海阳成为国内唯一的海上发射观礼目的地。 开建3年多来,东方航天港先后完成了国内首次海上发射和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 、首次“一站式”海上发射 、首次近岸海上发射 、首次海上热发射。5次海上发射任务 ,累计发射卫星37颗,实现了海阳当地火箭总装、测试、转运 、出港、发射一体化的重大突破和海上从冷发射到热发射的重大技术跨越,具备了国内唯一的海上机动发射能力 。 “东方航天港的建设有效弥补了国内海上机动发射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地方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有效提高了地方经济的附加值 。我们将不断壮大产业链、优化服务链 、延伸创新链 ,努力把东方航天港建设成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新中心、人才集聚的新沃土 、技术创新的新高地。”海阳市委书记刘海彬说 。举报/反馈